2014年12月19日晚,“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论坛第34期以“访学之印象——英美社会文化观感”为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18会议室举行。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主持,李华副教授、陈慧女博士后分别就访学美国、英国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作了主题发言。李勤教授、向德忠副教授、李向勇副教授、任艳老师以及学院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基本原理等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出席本次论坛。
丁俊萍教授在主持论坛时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学界在研究如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世界眼光。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外部世界,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了解其他国家本身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其二是了解外部世界怎样看待中国和中国的改革。所以,召开本次论坛十分必要,对我们研究中国改革的历史与未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李华副教授以“访学美国之社会、政治印象”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在伊利诺伊大学的访学生活,和大家分享了伊大的听课经历和大学的课堂特点,在伊大参加的学术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其次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访学期间对美国社会的感与思。一是他认为,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的公民素质是比较高的,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素养。美国社会中,总体上看,个人生活简单,人们参与度比较高的是宗教生活和体育运动;二是从研究的角度谈了介绍了美国人的政治观、政府观和自由观等;三是认为美国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值得重视和借鉴。如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政治价值观的培育,在电影电视等娱乐节目中蕴含的价值观培育、宗教与节日活动也是塑造价值观的载体等;四是关于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改革。对于学界来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就美国普通民众而言,由于中国自身的复杂性和美国媒体的片面的宣传,很多人对中国依然不甚了解,对中国的感觉是:中国在日益强大,但同时问题较多,充满不确定性。李华副教授最后作了画龙点睛性的总结,他认为,正如中国的大多数人依然缺乏对美国的深入了解一样,美国的绝大多数人对中国同样缺乏基本了解和正确认知,但正如亨廷顿所言,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需要文明的对话,相信随着了解和对话交流的逐步深入,中美之间定会找到更为融洽的相处之道,中美两个大国能够携起手来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陈慧女博士后以“访学英国之社会、文化观感”作主题发言。她从“生活篇”和“学习篇”两个维度介绍了在英国的访学印象。在生活篇中,陈慧女博士后介绍了英国人的服饰打扮、饮食习惯、住房情况以及英国人惯用的交通工具。在学习篇中,陈慧女博士后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德蒙福特大学为例对英国的大学校园文化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自己访学所在的德蒙福特大学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了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校的授课情况,以及自己旁听学校课程的情况介绍和感受。同时,她也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再现了访学期间的生活、学习、科研情况。最后,陈慧女博士后认为,英国的大学教育起步较早,发展已比较成熟,我们应该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促进我国大学的发展,突破当前我国大学发展的瓶颈意义重大。
李勤教授和向德忠副教授均是德蒙福特大学的访问学者,他们也结合自己的访学经历谈了感想。李勤教授发言回顾了自己在英国访学的历程,指出在英访学期间及之后,有三点让她印象十分深刻,并常常引起自己的思考。第一,英国历史博物馆的普及程度让人印象深刻。李勤教授认为,历史博物馆在英国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并被很好的融入到了本国的历史教学之中,这不仅让历史教学具有浓厚的历史感,更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反观我们,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迫切需要改进。第二,小政府、大社会的组织模式。李勤教授认为,英国小政府、大社会的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在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公民的社会工作是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或公民个人具有成熟的表达意愿的形式等方面,同时,李勤教授指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组织模式对我们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第三,大学的办学理念。李勤教授认为,英国的大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各项活动围绕学生展开,教授围绕学生展开自己的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又是以服务于教授的教学为中心。在我们改革大学办学模式的过程中,英国大学中呈现出的这种学生、教授和管理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向德忠副教授主要围绕英国的宗教谈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他在发言中说他走访了莱斯特市的大部分教堂,考察了英国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生活。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他认为英国的宗教在人们思想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他认为,英国的宗教生活中,有一个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教堂中的各种宗教仪式对人们会产生重要影响。他认为,暂且撇开宗教内容不论,单就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进行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看,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今天,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国外进行价值观教育时采取的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将价值观教育蕴藏于社会活动之中,并积极探索各种新的社会活动形式包括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这样才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最后,丁俊萍教授就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发言。丁俊萍教授认为四位主题发言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美国和英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尤其是大学教育、宗教、社区治理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虽然侧重于观感,但思考度很深。丁俊萍教授指出,青年老师和学生应该积极走出国门,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学习时要注意国情的差别,灵活的学习和应用;第二、要辩证的看待外部世界,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问题,而我们在制度方面恰恰有自己的优势,如何将我们自身的优势与西方的长处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大家进一步探索。丁俊萍教授最后号召大家保持开放心态,立足于中国实际,深化自己的研究,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会议在全体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沈孝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