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项久雨在《中国社会科学》提出“美好社会”战略命题时间:2020/07/03 08:47:54

新闻网讯(通讯员马园)《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发表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久雨教授的学术论文《美好社会: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展开与演化图景》。

该文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展开内嵌着实现不同社会图景的内在线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标志着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精神境界的历史性跃升、制度文明的全新缔造,以及社会有机体的有序运转。在小康社会之后,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基的美好社会成为延续现代中国历史的社会图景选择。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质”的跃升、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分别为美好社会的生成奠定了物质根基、矛盾根基、价值根基与制度根基。在此基础上,美好社会的理想图景,是一幅反思、扬弃与超越“现代性”的社会图景,是一幅深度切中“人民的现实幸福”的社会图景,是一幅在现有条件下追求“自由个性”的社会图景,三幅图景将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内在和谐。在道路自信与民族复兴双重变奏的基础上,美好社会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内涵与深厚的历史意蕴,其致力于开启文明的崭新类型,为“个体”意义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体”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奠定全新的社会基础。

文章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一是在全面揭示“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意义之后,提出了“美好社会”这一理想社会图景与战略命题,并对“美好社会”生成的历史必然性作出了科学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后疫情时代”“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建设领域亟需一个具有学理性、引领性、解释力的概念来凝聚共识、推动实践,使之与“美好生活”相承接,共同描绘出中国社会生活的理想图景,汇聚起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崭新的姿态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论证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向何处去?”这一根本问题。这是一个关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上,迫切需要作出学理阐释与澄明。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现代性理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三重视角来审视中国道路的现代发展、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进一步推动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研究。四是以物质、矛盾、价值、制度为整体结构,物质为基础,矛盾为根源,价值为内核,制度为保障与依托,探讨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机制,进一步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研究。五是以“美好社会”“美好生活”为支撑,从“大历史”的内在逻辑脉络出发,较深入探讨了美好社会的理想图景与深层意蕴,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尝试作出原创性贡献。

据悉,该文是项久雨主持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研究”(20ZDA020)的阶段性成果。项久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