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党支部举办“七一讲话师生谈”活动时间:2011/09/28 00:00:00

2011年9月22日下午2点30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党支部、研究生1104班党支部以及武汉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七一讲话师生谈”活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活动室如期进行。论坛由该系党支部委员、研究生1104班德育老师万军杰主持。院党总支苏优良副书记、院政办公室主任兼万博安卓手机客户端下载 办公室主任孙燕老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主任李楠老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党支部书记曹亚雄老师出席了活动并做了讲话,强调了帮扶关系的意义,对这次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未来的活动开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中国化系的党支部委员和部分老师、研究生1104班的全体同学和党建研究会的同学参加了论坛。

整个座谈会持续2个小时,会场气氛热烈。万军杰老师对座谈的内容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部分老师和同学作了主题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七一讲话”,接着,师生进行了即兴发言和互动。

王安玲老师指出,“七一”讲话提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并依靠广大青年,表明我党对青年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在互联网时代,经济富裕起来的年轻一代,是决定未来的根本力量,青年的思想倾向尤为重要,只有青年人对共产党认同和支持,才有党的未来和希望,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做好青年工作,这是总书记“七一”讲话的闪光点。在讲话中,胡总书记两次大篇幅提及青年,对广大青年提出殷殷期待,发人深省,激人奋进。,一次是在讲干部人才培养的时候,一次则以饱满的感情论述我们党和青年的关系,并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这在以往都是没有出现过的。党要前进,需要靠一代又一代新的干部,这是一个党有生命力的表现。一个党有生命力,就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力量。如果说中国的成功关键在党,那么广大党员就是中共的基础,年轻党员更是基础之基础。因此,年轻人才的储备对中共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党在不断朝前看,现在的党员当中,青年党员或者是中年党员大约占60%以上的比例。要搞市场经济,搞改革开放,要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党中央用心在引导青年,使我们这个党更加兴旺发达,一个有希望的党就是这样的。有了年轻人就有活力,有了年轻的党员就有年轻的干部。干部要年轻化首先是共产党员要年轻,这次强调年轻党员,强调年轻干部,这是关系到党的生命力的重大问题。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青年干部选拔应该强调五湖四海,强调德才兼备。

王双群老师结合十七大报告,指出两个方面的主要探讨点,一是“三个选择”,二是“两个不愧为”。一方面,她阐述了中国人民为什么做出了三个选择。结合世情国情党情,他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性,指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是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道路呼之欲出的决定性条件和先决性基础,指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综合指出三个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另一方面,她阐述了两个不愧为来之不易。她认为,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第一个“不愧为”,是指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正确指导,始终担当着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充分证明了自身的先进性与先锋队性质。第二个“不愧为”,是对我们党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壮阔进程中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明确定位。“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昭示我们:要不断增强对党的热爱,增进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

李美幸老师结合胡锦涛“七一”讲话中“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醋精共同发展”观点展开,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变化的角度,回顾历史,总结了中国在国际关系处理中和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幻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展望未来,提出中国历史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要协力开创世纪外交的新前景,建设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他指出,回顾一年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领导人民处变不惊,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了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坚决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展望未来世界,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经济在加剧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挑战,胡锦涛七一讲话对如何继续坚持和平合理的外交政策,无疑是有姿态和明确态度的。

朱凌老师针对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谈及南海问题,指出为什么要进一步和怎样建设和巩固国防及强大的军队。他指出,当前,面对夹杂有领土争端、资源开发、共同安全、权力角逐等复杂矛盾的南海问题,中国如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战略清晰态度,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内外可以预料和无法预料的多重矛盾压力,在相当大程度上牵扯很大一部分外交精力,甚至干扰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全局。总体来看,邓小平 “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是基于一种务实的精神,通过极力扩展利益增量来模糊矛盾存量。其中,主权归我是原则和前提,搁置争议是策略和方法,共同开发是目标和秩序。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急剧提升,周边邻国对中国的战略模糊方针产生了种种顾虑,中国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外交表现,也让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走向捉摸不定。于是,一些国家开始尝试触摸中国战略心理底线的小动作,观望中国可能的政策表现。 针对此情况,他指出中国在捍卫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方面应走好三步棋:一是双边的岛屿主权问题不应纳入国际化的多边轨道。二是南海航海自由和无害通过应该交给海洋法和国际法专家通过联合国多边平台解决,不应该被误当做政治问题。三是油气资源和渔业、旅游等资源开发纳入地区相关者共同参加的多边平台解决而非域外大国以军事或者其他威慑手段高调介入。

卢勇老师充分肯定了胡锦涛“七一”讲话中众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可探讨可深挖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关于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他分析了我国当前发展的新阶段基本特征,即:人民生活由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渡。他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其重要标志包括: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人民币29748元,约合4500美元。城镇居民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已经达到35.7%,农村居民的平均恩格尔系数为41.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实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也就是说已经达到了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反应了当代中国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节节升高,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卓有成效。此外,他还指出,在成效的背后,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程度,在密切关注民生、切实为人民版办实事办好事的同时,更要注重如何分好蛋糕,在分好蛋糕的基础上努力将蛋糕做大,从而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任艳老师针对“七一”讲话中 “四个坚定不移”,提出了自己的解读。第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的根本原因。今天,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而,我们只有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在继续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权力结构的调整,是难啃的“硬骨头”。于是,一些人对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勇气和信心,有些人为政治体制改革制造种种障碍,不愿改、不敢改的情绪出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三,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竞争,而且是软实力的竞争。由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四,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蛋糕”做不大, 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蛋糕”分不好,同样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目前,因“蛋糕”分配不公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因此,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建工作研究会的博士生杨攀从直观的感受度把对胡锦涛“七一”讲话的体会概括为六个“三”:第一个“三”:刻骨铭心、感天动地、彪炳史册三个讲话一开始摆出的成语,三个成语从蒙太奇式历史略述的方式中,凸显了国家、民族、人民经历深重磨难取得深厚成果,给人深刻体会。第二个“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3件大事,以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对三件大事进行高度概括总结。第三个“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过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大成就,三者密切相连,制度应旗帜和道路而建,更为旗帜和道路服务。第四个“三”:青年、人才、学习。胡锦涛在讲话中反复强调这三者,必然是有重要意义的。青年通过学习成为人才,学习促使青年成为党的接班人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人才。第五个“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者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战略转变方式相一致,共同建设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在五个“三”的基础上她谈了当场学习的一点体会,即:学习力、凝聚力、创造力,即第六个“三”。她认为学生应在各位老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提升学习力,通过平台提高学习中的凝聚力,通过这个交流讨论活动的平台不断学习交流,提高理论和实践、心灵和人生的创造力。

2011级一位硕士生结合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时代背景与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即兴谈了自己的体会。她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应居安思危,作为一名学生要不断学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思想上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肩负建设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与光荣职责,并从点滴做起,能够在不本次活动中真正有所得有所获,在走出教研室的那刻内心就要有由然而升的信念与动力。

最后,曹亚雄老师对论坛作了总结,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以后能够共同举办更多的研讨和座谈,同学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塔伦。这次论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系党支部与研究生1104班党支部和党建工作研究会结成帮扶关系后的第一次协作活动,同时积极响应了学校学院即将来开帷幕的“两访两创”活动,为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攀、卢勇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