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氛围,万博手机网页版网址 于2021年1月15日下午举办“2021年度学术年会·青年专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颜鹏飞教授、万博手机网页版网址 丁俊萍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皇凤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秦后国以及青年教师、硕博士研究生代表等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皇凤教授主持。本次年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证书颁发仪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教授致辞,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为11位遴选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颁发证书;第二个阶段为学术交流,由11位优秀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并研讨交流。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教授致开幕辞。罗永宽书记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的创立背景和主要成绩,介绍了学院以及协同创新中心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的初衷。他表示,此次会议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年度学术研讨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的学术专场,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呈现优秀青年学者们敏锐的学术嗅觉、创新的学术思维、灵动的学术想象、开阔的学术视野,希望在场的研究生们以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为学习榜样。他还指出,学院的发展建设一直坚持“以学术为强院之本,以人才为强院之器”,优秀青年学者的涌现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希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下的优秀青年学者们能够在交流碰撞中激发学术思想,产出更多佳作和创新成果。
(万博手机网页版网址 党委书记罗永宽教授致辞)
随后,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为来自武汉大学多个学院的李旭超、胡晶晶、陈慧女、盛福刚、周可、刘秉毅、郎廷建、李学桃、朱国伟、刘水静、简繁等11位青年教师颁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证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证书颁发仪式)
学术研讨交流会共分三个环节。第一研讨环节的主题发言人是来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李旭超老师、胡晶晶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慧女老师,评议人为经济与管理学院颜鹏飞教授。李旭超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劳动保护与企业发展——基于“社保转税”的研究》。该研究紧紧围绕劳动保护与企业发展如何协调并举这一重要问题展开。李旭超老师通过深入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改革推动劳动成本上升对企业造成了压力,但企业能够化压力为动力进行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效率、改善公司治理、强化研发创新构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内部解决方案”。胡晶晶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住房阶层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该研究在刻画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阶层分化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居民住房阶层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阶层对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和区域差异,并提出了三条政策建议: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努力提升无产权住房阶层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支持城镇居民实现住房阶层的有序向上流动,增强全体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建立和完善房价调控的长效机制,缓解住房阶层分化及其对城镇居民幸福感带来的不利冲击。陈慧女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新时代海外中国学研究——以海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认识研究为例》,她认为当前海外中国学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通过对海外学者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海外学者近年来从多元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目的、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并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的影响做出了基本评价。这些研究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海外学者的观点深受所在国家利益立场的左右,部分研究成果难逃“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窠臼,从成果来看解构主义成果居多,建构主义成果偏少。颜鹏飞教授对三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评议,认为三位青年学者能够抓住当前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并为三位青年学者继续深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第一研讨环节的主题发言与评议)
第二研讨环节的主题发言人是来自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盛福刚老师、周可老师、刘秉毅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郎廷建老师,评议人为哲学学院李佃来教授。盛福刚老师的报告题目是《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借鉴与超越》。马克思早期思想与费尔巴哈的关系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外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1843至1844年末(《批判》至《手稿》),马克思始终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者;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关系是个“伪命题”。在盛福刚老师看来,如果完全否认费尔巴哈人本学对马克思的影响,则无法圆融地解释马克思的一些相关自述,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马克思在哪个阶段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他以学界论及较少的《基督教的本质》和《德法年鉴》的关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摄取与超越。周可老师的报告题目是《重估<大众哲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贡献》。他从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的争议入手,考察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高语罕的书信体著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视角比较了高语罕著作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由此重新审视《大众哲学》的理论贡献。他认为,《大众哲学》所开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道路,不只是用通俗的形式、生动的事例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更表现为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与运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刘秉毅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毛泽东是如何得出“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的》。他认为此命题是毛泽东对自己所一贯坚持的哲学观的总结和概括,其中的“认识论”概念是毛泽东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界定的,包含着比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的“认识论”更丰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他根据毛泽东的思路,提出了两种可能的用来论证“哲学就是认识论”的思路。郎廷建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与现实构建》,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古已有之的概念,而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类前途命运思考的重要成果;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需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个关键词进行学理分析;总体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反思批判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的逻辑必然,由全球化与全球问题驱动和现实规定,得到“人类”整体存在困境破局的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协调与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凝炼全人类的“大同”共同价值,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增进各国间的友谊互信。李佃来教授对四位青年学者的学术报告进行了评议,认为四位青年老师在文本挖掘、文献考证等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研究视角与研究结论具有启发性。与此同时,他也为四位青年学者后续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方向性建议,并回答了现场提问。
(第二研讨环节的主题发言与评议)
第三研讨环节的主题发言人是来自万博手机网页版网址 的李学桃老师、朱国伟老师、刘水静老师和简繁老师,评议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李学桃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供销合作社与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7)》,他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社理论、列宁的合作社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供销合作社理论进行了系统阐释,继而通过详实的数据与资料分析了供销合作社与中国农村经济变迁、乡村政治社会形成、乡村文化变迁的历史互动,并由此总结了推进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启示。朱国伟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性答案》,以文献分析的方式梳理了自“窑洞对”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持续思考与探索。在与“窑洞对”中毛泽东给出的以民主监督为根本的历史新路比较之中,以学理的方式阐释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以自我监督为主导回答“窑洞之问”的新答案的历史性意义。刘水静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建党伟业与文化自信——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他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坚守、自信弘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背后,是文化自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信念;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复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更好融合、更优汇通为前提;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的原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简繁老师的报告题目是《苏东剧变以来的西方共产主义思潮和运动》。他认为,苏东剧变以来西方共产主义思潮和运动一度陷入低谷,但仍有许多力量致力于振兴共产主义。在此过程中,一些西方左翼学者总体上沿着“净化—回归—重构”的路径,试图对共产主义作出新的解读和探索。未来应如何有效介入西方关于共产主义问题的讨论,如何帮助提升共产主义思潮和运动在西方的影响力等,是值得中国学者思考的问题。丁俊萍教授对四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评议,认为四位青年学者的研究聚焦于“四史”研究,与前面两组青年学者的研究相得益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脉相承,也说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后继有人。丁俊萍教授还指出,本次会议的研究既具有历史视野,又具有现实关照,希望各位青年学者和学生以后能够继续带着情怀与信念执着地做学问。
(第三研讨环节的主题发言与评议)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首先,他指出对于一所大学、一个学院和一个学科的发展而言,“大事”之一就是要做出立得住的学术、推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举办学术年会并首设青年专场,就是要通过这些具体的举措把发展学术、推出人才的“大事”做细、做实;只有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者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科才会始终充满朝气、充满希望。其次,他希望青年学者要做有朝气的学术,并且就如何做有朝气的学术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有在主流上做高手的志向;二是要有聚焦新问题和运用新方法的锐气;三是要有胸怀天下、担当责任的气象。青年学者要成就大学问,胸中要有大格局。最后,他还表示,学校、学院会不遗余力地为青年学者的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搭建最好的平台。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
最后,学院副院长唐皇凤教授对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老师以及研究生同学表达感谢,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希望不同学科的青年学者能够聚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旗帜下,合作从事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协力打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事业共同体。
(供稿:梅立润;供图:陆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