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点亮心理的启明灯——张荣华老师专访时间:2011/07/19 00:00:00

【初识】

“2010年度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于10月27日—28日拉开帷幕。我院张荣华老师在历经学院预赛、学部复赛的基础上,在激烈的决赛中沉着应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这是我院在学校历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的首个一等奖。

张荣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中国心理学学会会员。现任教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要担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研究领域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

【访谈】

11月15日中午,我院学生记者对张老师进行了采访。

“求学,要不断地了解自己”

记 者:首先,我们想请问您一些关于此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问题。在此次比赛中您的参赛题目是“自我意识与个人修养”,您当初选这个题目的原因是?

张荣华:(呵呵)我的复赛主题是“自我意识与个人修养”,但在决赛时更改为“积极心理学”了。

认识自己是青年时期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一个人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都要了解到自己所属的位置,也就是认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强调不卑不亢,“不卑”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不自卑,“不亢”就是不骄傲。人们性格上的自恋和自卑归根究底都是来源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准确。一个人走向社会后,尤其在工作方面,只有当能力、兴趣和职业相匹配时,才能把事情做好,更加完美。对一件事情,光有兴趣也不行,还要有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会说我对网游、围棋感兴趣,但这些只是娱乐兴趣,不能作为以后生存的支柱,也不能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因此,能否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很重要,对以后的工作生涯有很大的影响。

记 者:那您觉得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呢?

张荣华:情感的因素很重要,尤其是家庭情感。很多大学生对爱情十分草率,导致后来婚姻的不美满。其实,选择结婚对象就像买鞋。平时我们去买鞋,一双鞋的式样、颜色或许都让你特别满意,但是尺码不适合你,你会买吗?肯定不会。恋爱、结婚,也是如此。对方根本不适合你,非要强求,是不理智的。“买鞋问题”,不买的原因是你了解自己的脚;同样,恋爱中,你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方是否合适。不能认清这个问题,其实是年轻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价值观大概包括性格、做事方法、人际交往等等。所以,开设这门心理课程很有意义。

记 者:目前,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这么多成果,相信一定与您早期的求学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那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当时您是怎么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呢?

张荣华:事实上,我当时和你们当中的很多人一样都迷茫过。但是我们不能一直迷茫下去,而是要不断了解自己,探索人生。我是通过看书、听讲座、与人交往等方式来寻找兴趣、认识自己的。刚开始我是学习理工科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擅长与人交流,对人文社科更有兴趣。所以硕博阶段,我选择了北师大的心理学。

“教学,最幸福的是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

记 者:老师,您目前正在教授哪些课程呢?您是怎么提高您的教学水平的呢?

张荣华:我目前讲授的课程有本科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的《心理学前沿专题》。作为青年教师,由于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关怀和培养,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刚刚参加工作时,系里就建议我去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下,不仅教学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待教学的态度有了本质的改变。在过去,我总觉得教师也就是一个职业,教学也仅仅是工作。但是,在老教师的耳濡目染之下,我感受到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我明白了为什么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充满幸福感,原来是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一天一天进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快乐是任何东西也比不了的。慢慢地,我也热爱上了教学,也能体会到学生的进步给我带来的快乐。一旦有了热情,教学的水平就能慢慢提高了。

记 者:您现在正在教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可能会有很多同学并不十分在乎思修课,觉得等考试之前背背书就行了,那您是通过什么来吸引你的学生呢?您觉得上好一门课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呢?

张荣华:和许多老师的看法一样,我觉得要上好一门课,主要有三个要素:热情、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热情是态度,是一种感染力,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情绪下的表达的感染力是不一样的。首先要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教学的形式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语言表达,多媒体制作等等,这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光有形式还不够,教学的内容也很重要。在内容这点上,备课的认真程度会很大程度上决定内容的质量。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教书育人是无止境的,教师永远都需要不断提高。

“教育,理论要联系实际”

记 者:我们了解到您曾经在黄冈市实验幼儿园对幼儿家长们讲述《家庭教育新观念》的知识,而现在社会上对90后教育问题也关心得比较多,那么您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述一下您对90后教育问题的看法吗?

张荣华:的确,90后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我也做过相关的幼师讲座,对发展心理学也有研究。人的发展,无非是身体、智力、社会性的发展。智力包括文化知识学习、逻辑培养、体育技能和文娱技能等。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智商占20%,情商占80%。中国90后的家庭教育主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家长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情商的培养,家长经常会问孩子的交友问题等,就是 刚刚所说的“社会性”问题。“状元现象”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中国的文理状元如今的发展情况几乎和非状元没有区别,这就很好地说明,成绩好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西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当中,孩子们在学校里不怎么学,在家里也不怎么学,也没什么培优、家教。当然,他们也有注重智力的培养,但更注重社会性的培养。学科方面做得好,跟学生的品质有关系,但跟学生的能力没太大关系。从这个角度,中国的家长和西方的家长有什么不同?中国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时会问:“宝贝,会背几首唐诗啊?今天数学学得怎样?学了几个小时啊?”这就叫“育才观”。但西方的家长就不是这样,他们会问:“宝贝,你今天和同学玩得怎么样啊?”“和同学”突出的是人际关系,“玩得怎么样”突出的是情绪,而这就叫“育人观”。我们的家长不会关心你在学校的人际,不会关心你的情绪,所以孩子的情商就会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家长的关心教育而受影响。我们应该让家长和社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智力和社会性和谐发展。

记 者:您是思政系的老师,并且对社会教育有很深的研究,那么您怎么看待人在不同年龄段所接受的不同的教育呢?

张荣华:人一生会接触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前期的学校教育侧重于人智力的培养,但忽视了社会性教育。大学教育有些不同,适当宽松的环境给了学生更多机会发展社会性,培养自身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记 者: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以家庭教育为主转向以社会教育为主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那么您对现行的大学教育模式或者培养模式有什么看法呢?

张荣华: 其实,我们国家各个阶段的教育主要都是以是智力教育为主,教育过程和内容基本符合人的智力发展规律,但我国现阶段过度重视智力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社会性不足。人在大学教育阶段收获的是气质、修养。但大学里,同学们更关注的往往是书本知识。我们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大学学习不应该只关注书本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同学们的思维方式,比如组织语言的能力,比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一经查询就可以轻松获得。但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大学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

记 者:人在每个阶段要接受不同教育,您认为哪个阶段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呢?

张荣华:弗洛伊德讲过:“孩子性格在5-7岁就定型了,所以孩子在7岁以后,性格就基本不变了。从他的角度来说,成年人的不幸福,都是由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导致的。这就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从心理角度可以分析得出,人的很多品质,都是7岁以前培养的。有句谚语:“老狗学不会新把戏”,这就说明人老了可塑性差了。而人的幼儿阶段可塑性是最强的,所以早期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细节”

记 者:请问您在这么长的学习阶段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是什么呢?

张荣华:我认为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和细节是分不开的。你们可以想想看,你们成为现在的你们,不是因为一件关键的事所致的,追根溯源就是细节导致。“细节决定命运”,关键是把细节做好。对我影响关键的一个人是我硕士以及博士的导师陈会昌老师,他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气质量表》就是他编的。从做研究、做学问到待人处事,他对我的影响都特别的大。心理学的导师就像过去师傅带徒弟的那样,徒弟会把导师当成父亲或母亲来看,这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的结果,他们很少用语言教你怎么做,他们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导师带出的学生效果都很好。每个专业都有很和蔼可亲的导师,但整体来看,心理学导师可能在这方面做得稍微出色一点。

“经验,清醒认识、理性分析”

记 者:很多大学生会觉得前途很迷茫,请问您的大学生活是怎样规划的?

张荣华:我大学的时候没有上生活规划的课,只是寻找自己兴趣的所在。家庭也没有为我规划,比较尊重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寻找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所在,也可以听听那些规划的讲座。

记 者:那您可不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学习方法呢?

张荣华:能考上武大的学生自己应该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应该符合自己的偏好、作息习惯,我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值得借鉴,但我可以说几个原则:1、学习要有可操作性,每次学到知识要问自己这个应该怎么用,可以咨询学长、学姐或者老师各专业课的区分度和可操作性;2、大学里设立目标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搜索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实践,以弥补学校统一教育中的不足,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3、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才能真正把是事情做好。无论是将来从事科研也好、工作也好,领导和导师都喜欢主动的人,而这些主动的人也更能赢得机会、获得成就。

记 者:您硕士博士都是读心理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好的书籍吗?

张荣华:每个人兴趣不同,我推介的书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兴趣,但读书要把握一个原则:要区分个案经验和科学知识的书籍。个案经验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历所写的书,是一家之言,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可能会比较有趣;另一种则是学者写的,是有依据的,是几千人的智慧著成的,但这种书比较枯燥。我建议同学们先看学术类的书籍,这种书比较严谨,在对内容有较准确的了解之后再看个案的书,去分析判断其中的观点。我过去比较喜欢看人文哲学的书,哲学家的观点很精炼,你们可以去看看哈佛大学推荐给学生的100本好书。我个人认为,畅销书不一定是好的,只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书籍才是好书,所以名著经典肯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是有质量保证的,但这种书的某些观点可能已经落伍,这就需要我们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迷信权威。

后 记:此次采访时长达一个小时,整个采访过程更像是一次与老师的倾心交谈,使我们受益匪浅。张老师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言语幽默,亦庄亦谐,氛围轻松自然。作为我们的学长,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坚持、淡泊、认真、严谨,而这,也是我们想要实现人生价值所不可或缺的品质!

(学生记者:田菁 梁宇 蒋昊昀)


Baidu
map